12356器乐

12356与中国风游戏配乐(2)

在上一期的内容中,我们谈到了武侠民族类“中国风”游戏配乐的特点、音色、制作流程、编曲技巧等内容,这一次的内容,我们将就中国古典民族类游戏音乐的调性、调式、和声等方面的内容,来作一些简要介绍。

一、“中国风”配乐的五声调式

“中国风”配乐风格的中国古典民乐的和声与西洋音乐最大的区别就在于采用的是五声调式。按照纯五度排列起来的五个音所构成的调式就叫做五声调式,这5个音依次被称为宫商角微羽,也就是 12356(如下图)。我们常常会在民族古典风格的游戏配乐中听到五声调式,主旋律前后出现的几个音符大多也都围绕着12356在发展,而没有4和7。由这5个音符衍生出来的旋律,一听就很具有传统古典的味道,因此我们在制作这一类风格的配乐时,会经常地使用 12356为旋律的音符元素,在这之上再去构建和声的配置,以达到想要的音乐效果。

明白了这一点之后,我们再来看这些中国风元素的特点。古意歌词和民乐编配,这两方面没有必要说太多。主要针对“五声声阶的旋律“这一点,我们来做一些补充说明。很多人觉得,中国风的音乐,都是1、2、3、5、6这五个音构成的旋律。因为它们分别对应我国传统民族调式里的宫、商、角、徵、羽五声。的确也有很多音乐作品的旋律,是由这五个音谱写而成的。但并不意味着,只有这五个音谱写而成的旋律,才叫中国风。即使在传统民族调式里,也有变徵、变宫之音,分别对应今天的4(也有一说变徵对应#4)、7二音。甚至于在一些少数民族音乐中,还有一些半音甚至微分音,但这些音乐毫无疑问属于中国风的范畴。所以,更确切的说法是,中国风音乐,往往是以1、2、3、5、6五音为主体的乐曲。除了构成音,中国风音乐在旋律上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一些在相邻音上下微妙波动,却极婉转、富有中国韵味的转音。跟众所周知的五声阶相比,转音这一点,少有人提及。

五声调式有个特点,就是缺少半音,并且宫角之间形成了五声调式中唯一的大三度。因此我们在武侠 RPG 类游戏音乐中很难听到带有升降记号的半音的旋律音符(但有一些具有地方民乐特色的会有一点,比如描绘云南风情的苗疆音乐等)。五声调式有5种,以宫为主的叫做宫调式(如下图),以徵为主音的叫做徵调式,其他则以此类推。

在单声部的音乐中(类似游戏配乐中的主旋律),我们可以听到最稳定的一般是第I级第 Ⅴ 级或第 IV 级。第ㄧ级是主音,最为稳定:第 V、第IV级与主音构成四、五度关系,稳定性较差,但对主音有着较大的支持力。除了稳定音级之外,其他各音级都被认为是不稳定的,它们分别以大二度和小三度倾向于稳定音,而构成五声调式中旋律进行的基本音调。我们再以宫调式为例,来看看宫调式的和弦配置。宫调式的音阶是12356五个音,其和弦是以这5个音而发展构成的。宫调式属于大调类,与普通的大调式有很多共同之处。在民乐风格的和声运用中,我们经常会用到1级主和弦(如下图),即为135:V级属和弦,即为 572:还有613的VI级和弦。

如果我们在键盘上演奏这3个和弦,会发现音乐具有很强的民族风格,因此它们是宫调式中经常使用的和弦配置。感兴趣的朋友不妨尝试一下,用12356几个音符去演奏一段主旋律,并使用1、V、V级的和弦,一定会感觉这样演绎出来的音乐很有传统古典的“中国风”味道。

二、“中国风”转调的运用

转调是旋律或和声进行中的重要手法,它是指由一个调过渡到另外一个调,可以改变调号或者不改变调号,改变调式或者不改变调式。前调转入后调之后,后调要巩固,并可用后调来结束音乐的段落。转调我们听到最多的即为西方魔幻题材的游戏配乐(如《魔兽世界)等),其中大量转调的运用,给人电影般的震撼听觉感受。在我们的民族古典游戏配乐中也时常使用到转调,那么转调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呢?

1、转调可以更好地表现出场景所需要体现的段落内容,用无形的音乐刻画出生动形象。比如一段2分钟的游戏配乐中,我们会有如下的内容诠释和规划:
音乐描绘的是战场中紧张血腥的场景,分为三部分诠释:第一部分,双方屏息静气,蓄势待发,战场上只有风雪凄冷,隐约鼓点,由缓渐紧 第二部分,随着一声号角,进入高潮。战鼓齐鸣,士气高昂如火的热血将风雪寒冷一扫而空。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豪气冲天而起。第三部分,节奏如海潮乍退,渐渐如风远去,终于万籁俱静。
这时为了表现音乐的各个段落,就需要用到转调。第二部分表现战争的激烈,不仅需要在第一段基础上进行转调,借以突出主题,还有可能在段落内部发展中再多次进行转调,表达战争气势发展变化的感觉。

2、 转调是推动配乐发展的一种手段,在一般情况下,一首音乐作品有一个基本的稳定的调性,称为基本调性。其它的调性都是从属性的和不稳定的,称为从属调性,即从属于基本调性。乐曲通常是从基本调性开始,并从基本调性结束。

3、 转调有时是为了获得音乐片段之间在调性上的色彩性对比。比如上面提到的描绘战争的第二部分所采用的转调,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和第一段渲染大战前的平静做一个反差和对比,借以突出第二段的激烈与震撼。而到了第三段,又回归到万籁俱静的宁静之中,通过转调可以很好地对场景的音乐感觉加以传神的表达,由于和弦与转调涉及到的音乐理论知识较多,在我们的民族古典风味游戏配乐中,暂不作详细介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相关一些书籍。

三、民族乐器的音区

在武侠风格的游戏配乐中,特别要注意民族类乐器的音区,一般民族类乐器可以分为3种不同的音区:上声部、中声部和低声部:
上声部(即高音区):能在这个声部位置演奏旋律的乐器包括拉弦组、拨奏组等。
中声部(即中音区):这个区域的乐器处于不明显的地位,因为它上有明亮的高声部,下有粗厚的低声部,从而处于中间的位置。
低声部(即低音区);这个声部的乐器主要起一些低频补充的作用,很少演奏主族律乐器音符以长线条为主。如古琴、低音萧等。游戏配乐中,低声部更多地用民族打击乐来加以表现。

四、常用的游戏配乐民族乐器的特点

“中国风”游戏配乐离不开民族乐器的大量使用,下面我们就游戏配乐中经常使用到的几种民族乐器,做个简要介绍:

1.古筝
古筝在游戏配乐中以表现柔美的氛围以及悠扬的旋律为主,配合上电钢琴和弦乐,古筝的引入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能很好地体现出中国古典音乐的精髓,是使用最广泛的民族乐器之一。较为典型的场景如“宫廷”、“江南”等,这些场景的音乐用古筝诠释效果最好。

2.笛子
笛子也是游戏配乐中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种民族乐器,笛子的音区一般较高,而且音色比较清亮悠扬,多用来演奏主旋律。笛子的种类非常多,有高音笛、低音笛、潮州笛、梆笛等,MIDI制作也相对容易,拟真度也比较高,使用的场景范围很广。除了用在表现一些旋律色彩较为明亮的乐曲中之外,也用来表现野外场景、战斗场景、中原都城等场景,是一种必须要掌握的民族乐器。

3.萧
萧和笛子同属于吹奏类民族乐器,但使用的地方却有一些区别。萧的音区偏低,以中音和低音区的音符为主。萧在游戏配乐中的用途十分广泛,从荡气回肠的古朴旋律到阴森恐怖的洞穴地窟等,均能很好地达到表现效果。早年经典的类似《仙剑》中的很多曲子,主旋律均由萧演奏而成,给无数玩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萧的音色没有笛子那么亮,夹杂着吹奏的气息声,同样能展现中国民乐的精髓,更多地使用在表现悠扬、伤感、凄美动人的场景中。也能使用在一些旋律色彩较为明亮的音乐中。

4.琵琶
琵琶的演奏多使用技巧,如颤音等,其单音音色与古筝有点象,但延音持续时间较短,多用在一些较为欢快的场景中,如古代城镇等。琵琶的技巧同样很多,有一种扫弦的技巧还可用在很多战斗音乐中,表现一种暗藏杀机的感觉。琵琶的MIDI制作相比笛子、萧等吹奏乐器要难一点,但用一些新的民乐音源也可以解决,当然有条件录制真乐器效果最好。

5.二胡
二胡是所有民族乐器中,最难用 MIDI模拟的了,其音符间的各种连接技巧、转音色彩等由现阶段的MIDI技术还很难完美表现,往往做出来的效果很假,比较生硬,而且会耗费大量的时间,所以二胡一般采用录制真乐器的方法。二胡也是中音区为主的乐器,在游戏配乐中,一般它只能作为旋律声部出现,因为一般在二胡出现的乐曲中我们是很难再去接受其他乐器做主旋律的,它的音色和各种转音非常地“抢耳”,是一种以演奏旋律为主的乐器。
二胡特别受外国人的喜欢,因此大量日本出品的中国民乐游戏配乐中都会使用到它(光荣的《三国志》系列、世嘉的《莎木》系列等),几乎已成了外国人眼中中国民乐的代名词,由于二胡的音色特别突出,作为主题音乐不错,但在需要循环很多次的背景音乐中则会抢画面的风头,因此国内的网络游戏中二胡仅作为点缀,很少作为主奏乐器大量使用。

总结

“中国风”民族游戏配乐涉及到民族乐器、五声调式、和声乐理等众多学科内容,可以说是高深莫测,要想练成真正的高手,不是那么容易的,在这里我们也只能抛砖引玉,让更多感兴趣的朋友,都来了解一下,并动手尝试一番。下一次的内容中,我们会继续介绍民族乐器中的打击乐,以及“中国风”游戏配乐中关于音乐主题、段落发展方面的内容。敬请期待。